全文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首页
HOME
新闻
XINWEN
文库
WENKU
图库
TUKU
  中华延陵季子数据库
ZHONGHUAYANLINGJIZISHUJUKU
 影音
YINGYIN
  武进地方文献
WUJINDIFANGWENXIAN
学术资讯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季札研究论文集录(王学熙)
发布日期:2012-09-24 来源: 作者:王学熙


杨琦.读《乐记》与《季札观乐》. 社会科学研究, 1980(02) .
陈志昂.归来吧,英雄的声音——从季札观乐说起.前线,1984(01) .
谷云义.季札风、雅、颂评论析义.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3) .
郭碧波.季札观乐质疑.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04) .
吕树芝.三国“季札挂剑图”漆盘.历史教学, 1987(05)
舒义顺.话说“挂剑”之类. 新闻知识, 1989(06)
管敏义.关于季子学派.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03) .
孙淼.太伯、季札让国事件简析.史学月刊, 1992(05)
陆建方.季札考.东南文化, 1993(06)
羊枣.试以史籍记录分析中华民族的谦让之风.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5(03)
谢忱.季札探索二题. 常州工学院学报, 1996(03) .
张曾明.季札及其在吴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04)
石东.论“季札观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9(06)
刘雄(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从《季札观周乐》看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侯文学长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齐宋郑卫之音的东夷文化特征——兼论季札、子夏、师乙的审美观.克山师专学报,2002(04)
罗新慧.礼让与禅让——论周代“让”的社会观念变迁.社会科学战线, 2002(06)
盖翠杰.太伯三让天下解.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1)
杨淦森.延陵季子“后三让”浅析.江南论坛, 2003(02)
黄永厚.“蔑以加于此矣!”——《左传•季札观周礼》.书屋, 2003(07)
吕锡生(江南大学历史系).太伯、季札“让王”论.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朱达明.季子亭前怀季子.翠苑,2005(01)
陈桐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历史——简论《史记•吴太伯世家》.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
曹登银.对季札论乐的美学思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09) .
金其桢.弘扬泰伯—季札精神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金其桢.弘扬太伯—季札精神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江学院学报, 2007(01)
黄胜平.张鹏.试论泰伯三让王位与政治和谐建设.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
张大可.关于太伯、季扎三让天下的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6) .
杨再年(江苏省丹阳市文化局局长室).丹阳延陵季子庙景区开发研究.镇江高专学报,2007(04)
达红(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延陵季子的颂歌——常州城市精神文化溯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1)
石晓琴(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从季札出使看春秋晚期吴晋的陆路交通.宿州学院学报, 2008(01)期
张承宗(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季札及其故里延陵考略.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余世存.季札 性情人生.英才,2008(08)
余世存.季札:文明的宁馨儿.新世纪周刊,2008(10)
陈继宏.季札挂剑.幸福(悦读),2008(10)
潘煦源..由“季札挂剑”说开去.收藏界, 2008,(11)
耶磊.“季札观乐”等非删诗说经典论据之辨析.商洛学院学报, 2009(03) .
余辔扶桑(《辽河》文学月刊).寻找最优雅的灵魂——走近吴季札.红豆,2009(06)
钱锡南.泰伯精神 光照千秋——江南第一古镇:无锡梅村.中国建设信息, 2009(11) .
聂涛(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季札与先秦礼乐思想.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12)
程继红(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校).时代的理想和纷乱的现实结合而成的结晶体——试论《左传》对吴季札的描写.长治学院学报, 2010(04)
别亚飞(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从季札评《邶》、《鄘》、《卫》三风看木华的《海赋》.安康学院学报2010(05)
刘立振(中共常州市委党校).立足吴地 激扬时代——从“季子中原行”透析春秋时代的贤人辈出现象.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06)
周薇()武汉市第十五中学)试论《季札观乐》.文学教育(上), 2010(07)
茅家梁.不学季札潇洒“挂剑” .检察风云,2010年(19)
陈婕(中山大学哲学系).孔子与季氏交往探析——以“僭越”为线索.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别亚飞(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从季札观乐看《唐风》的文学色彩.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丁波莉(商丘师范学院).从“季子中原行”透析春秋时期的贤人辈出现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朱净之(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季札形象的文学化构建——评陆惠根长篇小说《圩墩王子季札传奇》.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刘立振(中共常州市委党校).从“季子中原行”透析春秋时代的贤人辈出现象.经济研究导刊,2011(04)
金景芝(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对季札观乐的审美思考.唐山学院学报,2011(05)期
陈智为(中国人民大学).一位不被人知的历史名人——季札.兰台世界, 2011(07)
李一璐(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谦谦君子—浅析《左传》中的季札.群文天地, 2011(21)
(註:此目录按时间顺序排,能标出作者单位的尽量标出)
(王学熙系原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研究馆员)
 

友情链接
[学者博客]
[网络工具]
备案号:苏ICP备12040342号-1   版权所有 常州市武进地方文献研究会、武进图书馆  技术支持:武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