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襄公十四年)
春秋•左丘明《左传》: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季札辞曰:曹宣公之族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君,义嗣也,谁敢奸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春秋•左丘明《左传》: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
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其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
自郐以下无讥焉。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偪,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钥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与,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其出聘也,通嗣君也。故遂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聘于陈,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之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适卫,说蘧瑷、史狗、史鰌、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将宿于戚,闻钟声焉,曰:异哉!吾闻之也,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何乐?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君又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族乎!说叔向。将行,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在将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春秋•左丘明《左传》:吴子使屈狐庸聘于晋,通路也。赵文子问焉,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巢陨诸樊,阍戕戴吴,天似启之,何如?对曰:不立。是二王之命也,匪启季子也。若天所启,其在今嗣君乎?甚德而度。德不失民,度不失事。民亲而事有序,其天所启也。有吴国者,必此君之子孙实终之。季子,守节者也。虽有国,不立。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春秋•左丘明《左传》: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遂聘于晋,以观诸侯。
事若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鱄设诸曰:王可弑也。母老、子弱,是无若我何?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国家无倾,乃吾君也,吾谁敢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复命哭墓复位而待。吴公子掩余奔徐,公子烛庸奔钟吾。楚师闻吴乱而还。
(左传•哀公十年)
春秋•左丘明《左传》:冬,楚子期伐陈,吴延州来季子救陈,谓子期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乃还。
(左传•襄公十二年)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夏晋侯使士彭来聘。秋九月吴子乘卒。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吴子使札来聘。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眛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眛也立,夷眛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闾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不受,曰:尔弑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任。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夏四月吴弑其君僚。
(左传•哀公十年)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吴救陈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战国•谷梁赤《谷梁传》:晋侯使士鞅来聘。子来盟。吴子使札来聘。吴其称子,何也?善使延陵季子,故进之也。身贤,贤也。使贤亦贤也。延陵季子之贤,尊君也。其名,成尊于上也。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战国•谷梁赤《谷梁传》:夏,四月,吴弑其君僚。
(左传•哀公十年)
战国•谷梁赤《谷梁传》:吴救陈
(左传•襄公十四年)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诸樊元年,已除丧,让季札,曰:“昔前王未薨之时,尝晨昧不安,吾望其色也,意在于季札。又复三朝悲吟而命我曰:‘吾知公子札之贤。’欲废长立少,重发言于口。虽然,我心已许之。然前王不忍行其私计,以国付我。我敢不从命乎?今国者,子之国也。吾愿达前王之义。”季札谢曰:“夫适长当国,非前王之私,乃宗庙社稷之制,岂可变乎?”诸樊曰:“苟可施于国,何先王之命有?太王改为季历,二伯来入荆蛮,遂城为国,周道就成。前人诵之不绝于口,而子之所习也。”札复谢曰:“昔曹公卒,庶存适亡,诸侯与曹人不义而立于国。子臧闻之,行吟而归。曹君惧,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之道。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之义,吾诚避之。”吴人固立季札,季札不受,而耕于野,吴人舍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诸樊骄恣,轻慢鬼神,仰天求死。将死,命弟余祭曰:“必以国及季札。”乃封季札于延陵,号曰延陵季子。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十七年,余祭卒,余眛立。四年,卒。欲授位季札,季札让,逃去,曰:“吾不受位,明矣。昔前君有命,已附子臧之义。洁身清明,仰高履尚,惟仁是处,富贵之于我,如清风过耳。”遂逃归延陵。吴人立余眛子州于,号为吴王僚也。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十三年。王僚既死,左右共杀专诸,众士扰动。公子光伏其甲士,以攻僚众,尽灭之。遂自立,是为吴王阖闾也。乃封专诸之子,拜为客卿。季札使还,至吴。阖闾以位让,季札曰:“苟前君无废祀,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谁怨乎?哀死事生,以俟天命,非我所乱,立者从之,是前人之道。”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