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页
HOME
新闻
XINWEN
文库
WENKU
图库
TUKU
  中华延陵季子数据库
ZHONGHUAYANLINGJIZISHUJUKU
 影音
YINGYIN
  武进地方文献
WUJINDIFANGWENXIAN
季札史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当代论文
纪念恽代英(1895.08.12-1931.04.29)诞辰126周年
发布日期:2021-08-12

  为纪念恽代英(1895.08.12-1931.04.29)诞辰126周年,旧文新发《武进文史研究》总第十六期〈2015年l2月)刊印的,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共青团湖北省委主编《纪念恽代英诞辰120周年学术研究会论文集》张尚金撰《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楷模一常武地区三大诚信人物(季札恽代英冯仲云)之一一恽代英烈士》和陈伟堂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先驱恽代英一纪念恽代英诞辰120周年》

  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楷模

  常武地区三大诚信人物(季札、恽代英、冯仲云)之一——恽代英烈士

  张尚金

  “人无信不立”,中国号称礼仪之邦,这个“诚”正是中华礼仪的核心精神之一。《中庸》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实是指言行与内心一致,不虚假。诚信即诚实守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也是行为主体应当具有的基本的德性和品德。在传统的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诚信是维持人际关系基本的伦理关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市场交往的契约性本质在道德上的体现。“诚实”更多地指在市场交往中真实无妄地提供相关信息,“守信”更多地指对自己承诺的契约承担责任。建设现代的社会诚信体系,应继承和弘扬传统的诚信伦理。继2009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常州人文始祖、中国诚信第一人季札诞辰2585年之际,常州市武进延陵季子研究会和常州市武进地方文献研究成立始,连续七年.坚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对常武地区民间传流的从古至今最突出的三大诚信人物:季札“徐墓挂剑”、恽代英为亡妻“守义十年”、冯仲云为坚持十四年抗日斗争夫妻分离十二年“忠于爱情”的诚信故事,于2010年季札的生日,分别由徐敏、王国新、冯凤作了宣讲。在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笔者认为:常武地区这三位诚信人物,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英典范。季札是中国道德文化开创者之一.提倡践行诚信第一人:而恽代英和冯仲云是中国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中的道德楷模、诚信典范。为纪念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子、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和优秀党员、政治活动家、著名的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诞辰120周年,笔者特写此文以示缅怀。

  (一)

  恽代英从小就立下“公德、公心、诚心、谨慎、谦虚、服从、礼貌、利他,以上八端,皆吾人从事社会事业所应有之德行”。后来在革命的磨练中更加成熟,他短暂真实而光辉的一生,证实他是“好学笃行”、“立德、立功、立言”,在“诚信”上下大功夫的“圣人”(有的学者认为:人分圣人、贤人、好人、常人、小人)。所以周恩来在他牺牲后亲笔题词:“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实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林伯渠同志题词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子,中国共产党最卓越的领导者恽代英同志不死”。叶剑英同志题词称代英同志为“青年模范,人民英雄”。在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前夕,在要不要起义的问题上,被恽代英恼怒批评的张国焘都认为:恽代英平时是个正直有礼貌的人,向来说话和气,对人友善,无私怨,无野心,在共产党人中素有“甘地”之称,今天怎么也这样激动?这样坚毅的精神是多么可贵,相形之下,觉得自己在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滋面前那种唯唯诺诺又是多么卑微可怜。

  恽代英守信重义,坚持原则,终生践行信念等方面的优秀品质,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充满了诚信的光芒,给人以震撼的力量。例如在少年求学时为不失信于老师.他就冒着特大暴雨,如约赶到时任老河口邮政局长的罗衡甫那里学习英语,罗局长对此深受感动,对恽代英器重万分。又如青年时期妻子沈葆秀不幸死于难产,他为亡妻守义长达十年之久。十年后.他在武昌珞珈山亡妻坟前说:“葆秀,你离开人间已有十年.我为你守义守了十年,古今强迫女人守节我坚决反对.而我为你守义,却是心甘情愿的。我要给那些歧视妇女,不守信的人看看,人间还有真情在”。再如1918年夏天,恽代英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武汉中华大学.校长陈时聘恽代英任中学部主任。有一次陈校长要求恽代英接受三名落榜学生,并说这是他应赵均腾先生拜托交办的(赵均腾先生是民国的开国元勋,时任师长,与校长陈时是世交)。恽代英铁面无私.硬是坚持考试录取,不拘私情,并明确表示为对学校和学生负责,宁可牺牲自己不能牺牲品格。更感人的是他还拿出所有积蓄和薪金创办书社,培养革命人才。后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教官时,他经常用“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副对联教导学员.他自己节衣缩食,把每月260元职务收入全部用作中共党费。在农村工作时历尽艰辛,民众称他为“穿破长衫的大官”。

  (二)

  恽代英在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在守义十年后已和葆秀的妹妹葆英结婚,组织安排他夫妻俩一起在香港做非常危险的地下工作,恽代英有一段对妻子的谈话,深刻反映了他“公正”、“诚心”、“利他”的人生价值观。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生方式。书呆子,没有生活乐趣;浪荡子,不懂生活乐趣:他们把占有当幸福,把肉麻当有趣。有些人只有躯壳,没有灵魂,只能算是行尸走肉;有的人只有个漂亮脸蛋.打扮得花枝招展,只能叫衣架饭囊……。是我们的幸福观决心献身为人类解放的最庄严的事业,而这个事业是长期的、艰巨的,我们就先要解放自己。我们就要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是贫贱夫妻,我们看王侯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我们不怕穷,不怕苦,我们要安贫乐道。这个道,就是革命理想。为了落实它而斗争,就是最大的快乐。我们在物质上虽然贫穷,但精神上却十分富有。这种思想、情操、乐趣.是有些人无法理解的。你已从斗争中得到了乐趣,就是已经摆脱了那种陈腐的、庸俗的低级趣味,这就是一大胜利……。”笔者认为:当然,现在已处于改革开放年代,物质生活普遍有了改善,我们不能机械地去理解恽代英说的“安贫乐道”,但保持发扬共产党人的理想情操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仍十分必要。我认为以上言行.充分说明了恽代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恽代英在革命的一生中深得同志们的信任。例如福建省召开第二次中共代表大会,大会恳求中央把恽代英留在福建工作。要代英当省委书记的想法,首先是由省委书记罗明提出来的。因为罗明对代英比较了解.1926年“三·二〇”中山舰事件前后,他们曾一起在广州文明路的共青团省委睡竹板床。恽代英在黄埔军校、武汉军校的业绩,他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广州暴动的献身精神,他在中国青年和福建青年中的影响等等,尤其是毛泽东对恽代英的高度评价,罗明是十分清楚的。在1929年2月,党中央写信(被称为“中央二月来信”)要求朱德、毛泽东离开红军,到中共中央工作.这封信是在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村斗争的武装割据的作用估计不足,认为红军只能分散存在,如果集中,容易被敌人消灭,并且会妨害老百姓利益,所以要求高级干部离开红军,并且提出要调红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去莫斯科学习的情况下发出的。红四军4月3日收到此信,毛泽东于5月回信,认为中央来信“对客观形势及主管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并表示不同意离开队伍,但同时也表示“中央若因别的需要朱、毛二人改换工作,望即派遣得力的人来。我们的意见,刘伯承同志可以任军事,恽代英同志可以任党及政治,两人如能派得来,那是胜过我的。”后来中央没有坚持要朱毛离开红军,所以恽代英当然也没有去红四军。

  (三)

  曾担任过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的恽代英,是时任中央组织部长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他在和立三路线的斗争中,遵守纪律,服从大局,英勇牺牲,成为共产党人的道德典范。代英从福建回来后,没有得到休息不断地和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作斗争,一方面在会议上进行说理、辩论:一方面还要各处奔走,冒着危险到工厂和贫民窟去调查访问,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对党的政策的反应。李立三在《红旗》上连续发表他的论革命高潮的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继续受到恽代英的抵制和批判。李立三感觉到恽代英留在中央机关对贯彻他的意图和措施极为不利,就给代英戴上了“取消派”、“调和主义”、“右倾机会主义”等大帽子,并利用他在中央掌握的权力,免去了代英在中央担负的职务,把他贬为上海沪东区委书记,命令他立即搬到闸北去成立沪东区行动委员会,动员工人罢工,准备建立工人武装,占领上海,恽代英坚持已见,毫不屈服,他对职位高低不足介意,明知自己是敌特重点搜捕对象,不熟悉沪东情况,眼睛又深度近视,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他声明服从组织决定,但保留自己的意见,沈葆英对他说“想不通”,恽代英说:“有意见以后再说,党的决定必须执行”。在这艰难的时刻,恽代英他信守党的纪律,不能对基层同志谈论中央的斗争,无法表达他反对李立三错误路线的明确观点。他既不愿在基层为立三路线推波助澜,但又不能给基层同志的工作热情、斗争勇气泼冷水。在最困难的关头,代英曾对沈葆英说:“四妹,困难,困难啊!党的事业现在处在困难的关头。群众在受难,在流血。为了让群众尽量少流血,我不能临阵脱逃。我完全理解我现在所处的地位。死,找早已参透了。十多年前,我对二姐说过,要和她生同室,死同穴。那时候,我的心目中,只有家庭和妻子。她死了,我有点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我带着她的照片,在她的坟头捶胸顿足,流连忘返。我在向她一个人表达我的满腔赤诚,一片痴情。想想看,这是多么狭小的感情啊!现在看来虽然可笑,但我并不后悔,我是真诚的。”他望着窗外,无限感慨地说:“十多年来,我经历了革命战争、南昌起义、行军、罢工、地下斗争,多少同志在我眼前倒下了,真是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啊!想想这条血染的道路,想想那些熟悉的面孔,我越来越感到自己肩头责任的重大,只要还活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把烈士们丢下的旗帜继续撑下去。”他深情地说:“你还记得我们在洪山上凭吊施洋墓的情景吗?早些年,我对施洋不够理解,他为革命捐躯,给我很大的震动!萧楚女培养、教育了一代青年,但他只活了34岁,就被敌人杀害了。他遗憾吗?我相信,他是死而无怨的,半年以前,澎湃和杨殷献出了生命,是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革命的大好局面。但是.现在有的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及上海主客观力量的对比,梦想现在就占领上海,把群众推入冒险主义的血海。在这种时刻,怎么办呢?我是为了尽量减少群众流血栖牲,才挑起了这副担子的。我不能力挽狂澜,只能献身堵口。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今天,偌大个中国,就是一座暗无天日的地狱.……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我想,血不会白流的。革命烈士的血,能够增长同志的智慧,擦亮勇士的眼睛。但愿人们能够从血的代价里很快地醒悟过来,我们的事业还是有希望的。我为此而献身,也是死得其所!”5月6日他不幸被捕,恽代英就义前,在牢房拿起毛笔,面对白墙,写下了不朽的绝笔“浪迹江湖忆旧游,古人生死各千秋,已摒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表达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以至于15年后,李立三同志在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上检讨说:“这种猖狂的主观主义表现在组织上就成为强烈的宗派主义,造成了党内极不正常的状态,甚至使一些优秀干部遭受牺牲。例如,恽代英同志的牺牲,使我至今每一想起就感觉非常痛心……这表明这种宗派主义的干部政策的作法,不仅是一种严重的政治错误,而且造成了对革命的犯罪行为。”

  (本文原栽华中师范大学共青团湖北省委主编的《纪念恽代英诞辰120周年学术研究会论文集》)

  资料来源:《辞海》(229页)、《恽代英传》(中国青年出版社)、《开创广义方志学之我见——张尚佥文论集》(珠海出版社)、《季子高风百代传武进诚信典范多一武进名贤季札、恽代英、冯仲云诚信事迹介绍》冯凤【《武进文史研究》总第四期(2011年1月)】

  (作者:原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县指导处处长.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兼职教授,《武进县志》总纂、常州市武进地方文献研究会会长、季子网站站长)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先驱诨代英

  ——纪念恽代英诞辰120周年

  陈伟堂

  摘要: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世界列强的凌辱,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抗击外敌入侵,为了振兴中华,群英结党,共谋中国强大,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恽代英就是位列其中夺目的一位。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国共两党曾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恽代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指示,以他的热情、智慧、胆识、亲和力和原则性,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北伐大业和革命的武装起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他的功绩将永垂中国史册。

  关键词:恽代英国共合作革命先驱永垂史册

  2015年8月12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袖恽代英诞辰120周年,缅怀这位“常州三杰”的丰功伟绩.研究他的革命经历,特别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恽代英为国民革命(大革命)作出了重要的供献,他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先驱。

  一、国民党的演变和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清末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和各地革命团体的不断涌现.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以便更有效地领导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展。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举行同盟会成立大会,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和科学补习所的部分成员所组成。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正式步人中国政治斗争的舞台,提出了系统反映中国资产阶级政治理想的三民主义纲领。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国成立以后.1912年8月25日.宋教仁为实现责任内阁制,将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等小团体合并.在北京正式组建国民党.选举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王人文、吴景濂、王宠惠等八人为理事。实际上,整个党务由宋教仁主持。为了在议会中争取多数席位.宋教仁提出“新旧合作”、“朝野合作”的口号,拉了一批官僚、政客、名流甚至清朝的遗老遗少加入国民党,从而使国民党的成份更显复杂:又为迁就各个派别,而不得不把政纲降低。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集陈其美、居正、胡汉民等老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

  1919年,孙中山从“五四”爱国运动中看到了广大群众觉醒后的巨大威力,并隐约觉察到过去的革命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革命形势。同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纽为中国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国民党规约》。《规约》总纲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政纲。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虽然谈不上是彻底的改造,如原来的成员纷杂、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但它毕竟是一个进步。孙中山准备用这个新党来继续领导革命。它体现了孙中山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民主共和奋斗的革命精神。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共一大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曾向中共中央提出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开展政治活动的建议,但遭到中共中央陈独秀等多数人的反对。1923年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专门讨论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出席西湖特别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张太雷和马林共七人。会议经过两天激烈的讨论,最后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马林的建议,决定:在孙中山按民主主义原则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中共党员及青年团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西湖会议后,中共中央先后派李大钊、陈独秀和林伯渠等在上海同孙中山及国民党其他领导人会晤,向孙中山正式说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实行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和具体途径.孙中山欣然赞同。随即,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张太雷等中共党员先后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开始帮助孙中

  山,推动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二、中共三大正确制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中共三大于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大会集中讨论了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同盟者,最大限度地分化和孤立敌人。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革命力量.在群众中有相当影响。因此,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极其必要的。另一方面,会议又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最大的压迫来自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不但工、衣、小资产阶级能参加革命,民族资产阶级也能参加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辛亥革命之后一直坚持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立场:同时,他们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们合作。应此,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合作也是可能的。

  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等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左”的偏向,同时也不同意陈独秀与马林所主张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的偏向。经过代表们的认真讨论和激烈争辩,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帮助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为民主革命联盟.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决议指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因此,“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并要“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决议同时强调共产党要保持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后,要“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保存我们不和任何帝国主义者、任何军阀妥协之真面目”。

  中共三大正确制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从而大大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为动员和组织一切革命力量联合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作了必要的准备。

  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20-30日,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与会代表165人,其中有廖仲恺、于右任、张秋白、何香凝等著名国民党人和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瞿秋白、林伯渠等共产党人。大会期间孙中山作了《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等多次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坚持联俄联共原则,把握方向,维护团结。

  大会制定了以打倒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军阀为奋斗目标的革命纲领,规定了包括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在内的内外方针;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个宣言是孙中山和共产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它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中国国民党有了一个适应时代和革命需要的主义,并且成为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政治纲领。

  经过激烈的辩论.大会最后通过了同意共产党人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并决议要努力在工农中发展党员.坚决淘汰不纯分子,严明党的纪律。这就标志着中国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牲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从而成为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

  战线的组织形式。

  四、恽代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先驱

  恽代英(1895-193I),原籍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石桥恽家村),生于武昌。恽姓是发源于常州的姓氏.恽姓源于杨姓,远祖是汉昭帝时平通侯杨恽。杨恽的父亲杨敞是朝廷的高级官员,《汉书》有《杨敞传》,母亲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杨恽因“罪”获“腰斩”,其子逃往毗陵(常州),改姓恽,故恽姓也是司马迁的后裔.从此世代定居常州。恽代英的祖父恽元复是清光绪举人,因参与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新政建设,为修筑芦汉铁路、兴办湖北实业等,被请进张之洞幕府担任高级幕僚。恽代英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文学系。1919-1921年,恽代英在湖北创办“利群”书社和“共存社”,团结进步青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恽代英随即加入共产党。1923年恽代英被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任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他以其雄辩的才能、生动的文章、热忱的激情,教育了广大革命青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恽代英奉命加入中国国民党,推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合作,他和毛泽东、邓中夏、向警予等参加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领导工作。

  1924年元旦到来时,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一篇新年祝词《前途的乐观》。他在这篇文章中,对过去的一年作了乐观的回顾。他说:“中国有志的人,由五四的群众运动,由浪漫的社会运动进到科学的社会主义,于是发生劳工运动,共产运动,已经是大踏一步。而过去的一年中,又因顾及中国实际情形复转入民主革命与民族独立运动,这更是切近本题了。”中国共产党主张应与国民党合作,最近国民党改组,“革命主张渐趋一致”,民族精神已经复活,这“实在是中华民国最可纪念的一年”。恽代英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多注意研究切实的革命计划.与建设政策。”最后他满怀信心地说:“酝酿了十余年的革命潮流,现在他有力的急流,将要找着阿堤的缺口了。我们祝革命成功万岁。”

  国共合作后,在上海环龙路租了两幢房子,建立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对国民党的改组工作。为了调动各种力量,积极推动国民革命,国共双方都派出了精兵强将,在这里联合作战。当时国民党派出了组织部长胡汉民、宣传部长汪精卫(后改为戴季陶)以及于右任、叶楚伧等。共产党方面也派出了中央委员毛泽东、罗章龙、王荷波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负责人恽代英等参加工作。毛泽东担任胡汉民的秘书,恽代英担任汪精卫的秘书(实际职权相当于组织部、宣传部的副部长)。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另外还派出了一批重要的共产党人,如沈泽民、邵力子、瞿秋白、施存统、邓中夏、向警予、杨贤江、沈玄庐、张秋人、李立三等,分别参加了当时设立的工人部、农民部、青年部、妇女部等方面的具体工作。组织部办公地点在环龙路44号,宣传部办公地点在环龙路46号。工、农、青、妇等工作部也在46号。苏州吴县人叶楚伧当时在执行部担任青年、妇女部长。叶在《民国日报》时表面表示中立,但内心对当时的政策并不满意。中共就派得力的向警予同志,协助这个部抓实际工作。于右任是执行部内人们公认的左派,他在上海创办了一所上海大学,但他通过李大钊的关系,把学校的实权交给了中共同志邓中夏。

  恽代英在执行部宣传部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开始,国共双方的同志亲密合作,精诚团结,按孙中山的意旨办事。因为汪精卫经常不在上海,由戴季陶代理部长。戴季陶代表国民党,罗章龙代表共产党,恽代英代表S.Y.f(社会主义青年团)。三方面的宣传部长,三位一体,分工合作,分别看材料。戴季陶看日文报刊,恽代英看英文报刊,罗章龙看其他方面的。三家也各自办了刊物:共产党办《向导》,S.Y.办《中国青年》,国民党办《新建设》,国共合办《前锋》《民国日报》。五份报刊,一个阵营,所有的工作都摆在桌面上来做:文章大家商议,分别执笔;规定工作方针之后,有时还混合起来写文章。大家不分彼此,有时也有争论,恽代英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据理立争。在会后,恽代英和罗章龙两个人一条线,但当发言的时侯,又各有营垒,从不同角度对付戴季陶。为了团结合作,大家的发言都很谨慎,不讲过头话,避免伤双方感情。但也不能太谦让了,否则共产党的方针和政策就无法执行了。经过多次较量之后,恽代英和罗章龙已经默契了.每逢碰到问题时,就互相交换意见,对口径,商量着办。要是两个人也决定不了的事,就去找党中央驻地,那里有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和他们一起商量。党中央还设有一个翻译组,翻译英、法、日各种资料。恽代英也不时到那里参加工作,翻译政治、经济、宣传等方面的资料。

  1924年5月5日是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三周年纪念日,上海执行部国共双方的主要成员在孙中山住宅的花园草坪上留下了一张合影照片。在这张照片中,有国民党的领导成员胡汉民、汪精卫、叶楚伧、戴季陶、张继等16人;中共方面毛泽东、罗章龙、恽代英、邓中夏、向警予、沈泽民、邵力子等11人,共27人。在这个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值得大书特书的美好历史时刻,两党之间的政治交往是正常的,双方的印象也是良好的。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一方,以陈独秀为首的共产党一方,可以平起平坐了,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到这时为止,两党合作的主要项目有:上海执行部对国民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上海大学为革命培养干部;在广州设立的黄埔军校正在建立新军,使之成为坚强的党军。在这一时期,上海执行部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显著,国共合作是愉快的。

  这个时期,恽代英在《中国青年》《新建设》《民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列宁与中国革命》《评国民党政纲》《何为国民革命》《造党》《中国革命的基本势力》等文。有短小锋利的评论,也有皇皇的大块文章。这些文章赞扬了孙中山不求名、不求利,为中国革命“坚苦卓绝的奋斗”达三十余年的精神,肯定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成绩,善意地批评了国民党的缺点,并对国民党提出了希望和劝告。

  恽代英的文章在青年中,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大关注。那时,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等也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文章,共产党员的工作热情,办事认真,遇事有办法,极具宣传演说才能以及他们的政治热情、组织能力、写作天才使国民党员们刮目相看,他们原先瞧不起的态度有了大转变。

  仅仅半年时间,国民党内左右派的斗争日趋激烈,1924年6月,国民党右派邓泽如、张继、谢持等人具呈孙中山弹劾共产党。他们声称:共产党和青年团加入国民党对国民党的自下而上发展有重大妨害。从这时起.国民党内左右派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国共合作的局面就开始变化。

  恽代英来上海不久,就应邓中夏的邀请,到上海大学去教书。上海大学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国民革命培养干部的学校。上大的校长是国民党左派于右任.副校长是邵为子,教务长是中共派去的党员邓中夏。上大主要有三个系:社会学系,系主任是瞿秋白;中文系,系主任是陈望道;英文系;系主任是何世桢。上海大学当时是革命青年的中心,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在这里教过书,蔡和森、张太雷、任弼时、李达、蒋光慈等都在社会学系当过教授。国内政治课本来有三个教师.国民党方面派的代表是汪精卫和胡汉民,中共方面派的代表是恽代英。开始是三人轮流讲课,胡汉民竟然在课堂上说,民生主义包括了共产主义,除民生主义以外根本不需要共产主义。恽代英一开始就明确表明了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立场。他说,我们赞成三民主义,但它不是我们革命的最终目标。恽代英讲的课.观点明确.论政充足,逻辑严密,说理透彻,鼓动性强,深受全校师生的欢迎。

  五、恽代英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震动,3月14日,恽代英在上海大学演讲时尊称孙中山为“伟大的革命导师”。他呼吁青年要团结,要准备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可能出现的危险,要努力“谋革命的全功”。这时,国民党内部排挤共产党的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在孙中山逝世后更加猖獗,国民党的宣传部长、反共理论家戴季陶公开进行反共宣传,诬蔑共产党是国民党内的“癌肿”,不清除共产党,国民党就不能存在。他扬言要建立一个所谓“纯正的三民主义”。在五卅运动的高潮中,他从广州回到上海.由蒋介石等人的支持,在上海设了一个“季陶办事处”,埋头著述,先后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这两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作为国民党老右派思想武器的戴季陶主义的出笼。

  恽代英同戴季陶曾在一个办公室共事多年,熟知他的为人。戴季陶主义一出现,恽代英就看透了它的本质,因此接连发表《读(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民族革命中的共产党》《国民党与阶级争斗》《真正三民主义》等文章,同戴季陶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阶级斗争学说以及反对国共合作的反共理论进行坚决而有说服力的斗争。恽代英在上海大学发表的题为《孙中山主义与戴季陶主义》(秦邦宪记)的演讲中对戴季陶曲解孙中山的思想,阉割三民主义的革命灵魂,作了全面的驳斥。

  恽代英在他的演讲中对戴季陶作了勾画和揭露:他胆小懦弱,又想做孙先生学说的宣传者,又不明了孙先生的主义,所以就制造了种种谬论。恽代英指出,戴季陶不愿联合共产党、联合苏俄,编出种种口实贬抑共产党,是“违反孙先生政策的”。“没有革命精神的.木配做中山主义的信徒;所以一切戴季陶主义者走开。”

  恽代英率领上海执行部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同时致电广州国民党中央,报告西山会议派分裂革命队伍。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6年1月4日至19日在广州举行,到会代表265人中,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分子占了绝对优势。国民党“二大”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会议,大会坚持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坚持了革命的三大政策,打击了右派,对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恽代英以173票的多数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他同时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的共产党人有李大钊、谭平山、吴玉章、林伯渠、毛泽东、董必武、邓颖超、夏曦等。在1月19日的大会闭幕式上,恽代英发表了演说,大家都知道恽代英是个大演说家,所以他在大会上的讲话就更加引起代表们的注意。恽代英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永远纪念价值的一个大会”。为了贯彻第二次大会精神,他着重讲了两点:

  第一、大会以后,国民党“要变成一个更有力量的党”,国民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要变成一个更有力量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也要变成一个更有力量的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大会以后,同志们要“更加认清楚”国民党的“主义”。他认为.两年以来“有那些存心破坏人,说什么我们只要三民主义,我们要反共产。”但究竟什么是三民主义,那些人根本不懂得。他指出“讲三民主义的国民党,一定是反对帝国主义,一定是反对军阀,一定是要为平民一一尤其是大多数的农工的利益奋斗,必如此乃可以言国民党,不如此者决不配称做国民党”。

  恽代英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义正词严的讲话沉重地打击了右派,为革命派申张了正气,因此受到普遍的欢迎。国民党二大以后,恽代英被留在了广州,参加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

  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后,在广州的周恩来、恽代英、毛泽东、陈延年等坚决主张反击,为加强黄埔军校的领导工作,觉中央派恽代英到黄埔军校任主任政治总教官。在蒋介石加紧反共活动的情况下,他就军队的建设、政治工作等写出了重要的论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26年7月6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10月15日至28日,恽代英和宋庆龄、吴玉章、毛泽东、邓颖超等参加了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会议对国民政府的组织、人民会议的组织、军队建设、外交政策、党的政纲等提出了新的议案。国民党中央决定迁都武汉,并在武汉办中央军校武汉分校,蒋介石为校长,汪精卫为党代表。因蒋、汪不在武汉,所以又任命了邓演达为代理校长、顾梦余为代理党代表,日常工作由恽代英主持。1927年3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武汉召开,宋庆龄、孙科、谭延闿、陈友仁、吴玉章、、恽代英、毛泽东、董必武、邓演达等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参加会议并合影。1927年4月12日,在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支持下,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在广东和东南各省“清党”,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汪精卫也于7月15目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至此,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因此破裂。

  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恽代英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和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同年恽代英先后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先后担任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7月恽代英赴上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宣传部秘书长。1929年6月,在党的六届二中全会上恽代英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30年2月,恽代英以中央代表身份出席福建省第二次党代会,他热情赞扬毛泽东、朱德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后来,恽代英因反对李立三的“左”倾错误而遭受打击,被调任上海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5月6日在上海被捕,由于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的叛变,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在南京被国民党杀害。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以其伟大的创造力和巨大的凝聚力,千年不衰.以其博大恢宏的民族精神,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世界列强的凌辱,中国积贫积弱,已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抗击外敌入侵,救亡图存,为了振兴中华,群英结党,共谋中国强大,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恽代英就是其中的一位。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国共两党曾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完成了中国的北伐大业,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虽然历史上国共两党也曾“兵戎相见”“逐鹿中原”,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今天国共两党都只承认“一个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党际交流正在正常进行,海峡两岸早已“三通”,两岸经贸往来频繁.海峡两岸的中同人都盼望着国共两党能进行第三次合作,“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九二共识”“一个中国”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共同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全世界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也是大势所趋,一个强大的中国必定会在并不遥远的年代里赶超美国,国共合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创举,我们将永远铭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那个时期,永远怀念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先驱恽代英。

  (作者单位: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中国革命史》,主编:杨先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共同课教材.1989年8月第二版,1995年第17次印刷,第104页。

  [2]《中国革命吏》,主编:扬先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共同课教材.1989年8月第二版,1995午第17次印刷,第109页。

  [3]《中国革命史》,主编:杨先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共同课教材.1989年8月第二版,1995牟第17次印刷,第170页。

  [4]《中国革命史》,主编:杨先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棱共同课教材.1989年8月第二版,1995年第17次印刷,第179页。

  [5]《中国革命吏》,主编:扬先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共同课教材.1989年8月第二版,1995年第17次印刷,第179页和第180页。

  [6]《中国革命史》,主编:扬先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共同课教材.1989年8月第二版,1995年第17次印刷,第180页和第181页。

  [7]《中国革命史》,主编:扬先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共同课教材.1989年8月第二版,1995年第17次印刷,第184页和第185页。

  [8]《恽氏家乘》序言。《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15和第16页。

  [9]《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347和第348页。

  [10]《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348页。

  [11]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349页。

  [12]《恽代英传》张羽、轶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350扣第351页。

  [13]《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351页。

  [14]《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352页。

  [15]《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353-355页。

  [16]《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373和398页。

  [17]《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398和400页。

  [18]《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407和408页。

  [19]《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413、第424页、第429和卷首影集说明。

  [20]《恽代英传》张羽、铁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第447、第458、第467、第508和第509页。《恽代英年谱新编》编者:郝赫,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第142--161页。

  [编者按:本文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共青团湖北省委主编的《纪念恽代英诞辰120周年学术研究会论文集,本刊录用时曾作某些改动》]

友情链接
[学者博客]
[网络工具]
备案号:苏ICP备12040342号-1   版权所有 常州市武进地方文献研究会、武进图书馆  技术支持:武进新闻网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