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页
HOME
新闻
XINWEN
文库
WENKU
图库
TUKU
  中华延陵季子数据库
ZHONGHUAYANLINGJIZISHUJUKU
 影音
YINGYIN
  武进地方文献
WUJINDIFANGWENXIAN
季札史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当代论文
我是怎样学习季子精神的
发布日期:2013-01-28

  本人是季子第98世,太伯第117世,常州西门谭墅思让堂第22世。作为季子的后裔,参加本次论坛,既有光荣感,更多的是危机感和责任感。趁此机会,谈点我是怎样学习季子精神的体会:

  一、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季子诚信精神的体会

  三、我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认识

  四、我的文章被“抄袭剽窃”得还嫌少

  五、“小圈子”越多越好

  一、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初步认识

  最近30多年来,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生态环境剧变时期,变革、转型、提升幅度之大、之深刻、之广泛,超过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大变革。我们常说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但意识形态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存在。人都有贪心,有的人能自控,有的人不能自控,所以贪腐不可避免,于是就有反贪腐斗争和反贪腐机构的存在。事实上,古今中外,“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何况每个国家、每个朝代、每个政党,都有正反两面,转化程度不同而已。我国唐太宗贞观之治,史称盛世,玄奘大师评为八个字:“圣凡交参,鱼龙混杂”,何况后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现在,我们正在加强法治制度建设,以法治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德治国。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意识、道德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有人类社会,就有道德问题,这是永恒的主题。

  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越来越好,社会总是前进的,不可能“世风日下”,“世界末日”。历史不可能倒退,桃花源是虚构的,悲观的论调绝对是错误的。

  现在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十分重视廉政建设,重视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增强软实力,匹夫都有责!这是长期的任务。召开延陵季子研究高层论坛,顺应潮流,符合人心,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专家学者、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本人作为武进延陵季子研究会的一员,感到欢欣鼓舞,前景光明。

  二、学习季子诚信精神的体会

  祖辈相传,从小就知道“太伯家声远,延陵世泽长”的门联和季子“徐墓挂剑”的故事,诚信精神,光耀千秋。

  本人出身农村,世代农民。家训只有两句话:“不当奸商不当官,老实种田万万年。”祖父希望我老老实实种田,父亲希望我老老实实做人。我是在这种家庭教育下成长的。鬼差神使,初中毕业考进了省立宜兴农校。楞头青有逆返心理,不好好读书,不老实了,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学生运动时被捕,放出来后就跑到宜兴山里,参加了北撤后留守的新四军游击队,从而改变了命运。解放后当过刑警,下放农村,在农村打滚三十多年。50岁,又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县级史志机关,开始边学边弄文。离休以后,古稀之年,出版了一本《瞿秋白家世》,才算是“半个文人半草根”,混进了文人圈子。

  有人说:老实人吃亏。我的体会,既吃亏又沾光,终究不吃亏。我是:一生坎坷老实人,负伤流血上过阵,被关三次抄过家,两次下放炼坚韧。磨难十分痛苦,磨难能磨炼出无所畏惧,磨炼出人生智慧,就变成十分宝贵的财富。我以为:诚信就是忠于理想,方式可以不同,可以多样。我钦佩历史上忠于国家以死殉难的光荣烈士;也敬仰历史上和“文革”等一些政治运动中坚持真理、以死抗争的英雄们;他们“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坚强精神,永远照耀着一代一代后来人的前进。“文革”浩劫中,如邓拓、田家英、老舍、艾思奇等等坚持真理,以死抗争,证明清白,后来终于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但是,也有一种人“低头认罪,自骂过关”而绝不诬陷他人的正直君子。他们忍辱负重,不可非议,同样应该尊敬,因为他们以忍辱智慧、保护自己而又不伤害无辜,如所谓“反动学术权威”复旦大学著名教授谭其骧先生等学术精英,他们写“悔过书”比写学术论文要快几十倍几百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们的后半生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继续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杀抗争”和“自骂过关”,这是特殊时期里的特殊现象,他们都是老实人,都是民族的脊梁,都值得敬仰。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诚信精神永放光芒。

  三、我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认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对文学艺术、文化学术方面的工作方针。在历史过程中有过曲折,那是执行的问题,不是方针的问题。我们深刻体会到,现在的政治生态环境比过去越来越好。但是,还有个别人把学术争鸣和政治挂钩,“以势压人,以势吓人”。只是个别现象,也是正常现象,意识落后于存在。我可以不发表我的文章,但封不了我的口。有人对我说三道四,是在提醒我,可以反省自己,化对立为助力,为诤友。管好自己,尊重他人。

  对近年常州文史领域发生的一些事物,我有不同看法:

  ( 一)、常州茶宴(筵)是民间信仰,是崇拜邪神的迷信活动,有人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并申报省级非遗,这是把“糟粕”误作“精华”,于是,《试论“茶宴”活动及其民俗学上的基本特征》出炉了(2012.4.12待发)。

  (二)、“火烧红莲寺”是抗日前虚构的电影故事片,曾在常州上映,有人以为真实,在《常州日报》有过大篇幅的报道,并以出土一块黄石界桩为证,上刻莲花及“黄土”二字,这恰好证实不是“红莲寺”而是“黄土寺”,宜兴县志与武进县漕桥乡志有载,报道误导读者,曾当面批评作者。

  (三)、我对李公朴父亲及嫡母、生母、兄弟状况作了考证,帮《辞海》纠错。《李公朴出生淮安府》一文在《淮安日报》发表,引起淮安轰动,入了淮安名人馆。现在常州人对李公朴家世不感兴趣,于是写了《运用史料学原理,考证李公朴家世》(2012.3.19待发)一文。

  (四)、《常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长官是谁》(2012.5.5与王援先生商榷)我认为不是季子,而是淹君。

  (五)、《闲话烈帝—与张戬炜先生商榷》,写陈杲仁与陈果仁之争,国史与野史之争,家谱与方志之争。

  (六)、某处著名旅游景点文物历史被纂改,寺内明代石碑所刻是北周闵帝(宇文觉公元551年)时建,任意纂改为梁武帝(公元502—547年)时建,认为江南是南朝,何来北朝的寺庙?其实佛教僧侣云游十方,全国流动,北方的和尚用北朝帝王所赐之钱财到南方建庙,苏州双塔寺也是周闵帝时所建。当局为旅游经济服务,纠错不了,服从需要,把历史考证与旅游经济分开,各取所需,随遇而安,如果毁灭明代石刻,那我就要为文物鸣不平了。

  ( 七)、古代县域范围考证困难,齐梁故里的兰陵东城里,究竟在哪里,现在还是个谜,没有出土文物谁也定不了案。《辞海》说在常州市西北,这是巧妙的说法,模糊史学。江阴西石桥一度也属过兰陵。常州东部的晋陵,据魏村《陈氏家谱》,小河东边的青城村属过晋陵。今天常熟市辛庄镇双滨村《毗陵姚氏宗谱》载,他们是明代从桐城直接迁来的,当时属于毗陵,所以谱名冠以“毗陵”。张家港市有毗陵寺、毗陵古井二处古遗址,而在常州市却只有一处以“毗陵驿”命名的古遗址。根据家谱记载,到孟河寻根问祖的常州姚氏,寻到了丹阳市新桥镇,古代却是孟河的范围。民国时期,武进县曾有“飞地”在丹阳县境内。“剪不断,理还乱,欲考证,路漫漫”。我以为历史问题可又以存疑,可以多说并存,不必争议,劳民伤财,白费精神,无效劳动。

  (八)、报载近日常州东坡公园发现苏东坡、杨龟山二贤祠界桩,这是薛应旂、唐荆川二贤祠的界桩,媒体报道是张冠李戴。说明一下,不用考证。

  (九)、名人共享不用争。恽代英祖父早在武昌谋生,父亲和代英都生于武昌,祖籍武进,既是武昌名人,又是武进名人。现代著名画家钱松喦是无锡人,还是常州人?《辞海》条目是江苏宜兴人。宜兴现属无锡市,《无锡名人辞典》当然收录。钱松喦祖地宜兴县上黄镇,上黄镇现在属于溧阳市,溧阳属常州管辖,如果编纂《常州名人辞典》,也应该收录,这叫辖地名人共享。齐梁故里不也是如此吗?

  四、我的文章被“抄袭剽窃”得还嫌少

  这不是指文艺创作、学术论文,而是指我所写的地方史志、地方文史方面的稿件,“史”不存在创作,是客观遗存,大家好写,事物一个,角度不同,说法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注明出处,便于查考。

  举个例子,比如抗战初期湟里战役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在常武地区可称是抗日战争之最,却很少有人知道。最早《沈家大桥战斗》一文是我和沈杏斌先生实地调查,在武进县政协文史资料发表,后来多次被人抄袭在报刊发表,我感到很高兴,毕竟有人运用我采访的调查资料,还历史真面目,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早期还是很出力的。我的《瞿秋白家世》就没有这个好运,而感到寂寞和悲哀。因为我不是权威,不是专家。已有权威在,也就“约定俗成”,如瞿母为穷而自杀,瞿父之没用,杨之华离婚因为沈剑龙是花花公子没有理想,如此等等。我欢迎大家抄录、运用我所有的文章,不注出处都可以,我写书的目的是为用,谢谢。

  五、小圈子越多越好

  文人小圈子,历古存在。我以为有爱好就有圈子,这叫“道不同不相与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有小圈圈就没有大圈圈,圈圈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五彩缤纷,多元存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映辉。但圈圈不能自我封闭,固步自封。应该谨守竞争规则,坚持诚信,取长补短,良性竞争,优胜劣败,融合变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兴旺,硕果累累。一言堂的后果,大家心有余悸,记忆犹新,不堪以往。

  虚度八四老胡涂,废话连篇多耽误。敬请原谅,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学者博客]
[网络工具]
备案号:苏ICP备12040342号-1   版权所有 常州市武进地方文献研究会、武进图书馆  技术支持:武进新闻网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