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页
HOME
新闻
XINWEN
文库
WENKU
图库
TUKU
  中华延陵季子数据库
ZHONGHUAYANLINGJIZISHUJUKU
 影音
YINGYIN
  武进地方文献
WUJINDIFANGWENXIAN
季札史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当代论文
季札让国是与非(冯士彦)
发布日期:2012-09-07

  唐朝的独孤及先生,做过常州刺史,因而特别研究了“延陵季子”,结果大唱反调。他认为《春秋》褒奖季子三次让国,是错误的;左丘明、司马迁不指责季子,也是错误的。

  独孤及说,季子废弃先君寿梦的成命,首先不孝;又依附曹国子臧守节不受位的做法,也不是出于公心;第三,表面上完全遵守礼节,却使阖闾篡国弑君的流血政变发生,很不仁慈;最后,出使中原,能见微知著,预见他国政局的变化,回到自己国内却不讨伐犯上作乱的人,说不上有智慧。因此,季子非孝,非公,非仁,非智。结论,季子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件比得上如果遵从父命,不让国的作为大;而让国,造成吴国覆亡。季子说:“非我生乱。”独孤及紧追不舍:“不是你季子造成了祸乱,那是哪个造成的?那是哪个造成的?”

  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季子,以仁、孝理论自律,似乎很难自辩。

  但在我们看来,季子比孝还孝。忠,大于孝。忠于周礼,维护正被严重破坏的国家根本的嗣承制度,不愿对“礼坏乐崩”的局面,推波助澜。当时,“废长立幼”极为普遍,诸侯王喜欢小老婆生的儿子,常常轻易将长子的储君位子,改授幼子。纷争和动乱,由此而起。季子当着父亲寿梦的面辞让:“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吴越春秋》2.6)听听,掷地有声。怎么能废掉前王礼制,根据父子之间的私情来办事呢?诸樊高姿态让国于季子,季子对大哥又说:“夫适长当国,非前王之私,乃宗庙社稷之制,岂可变乎?”(《吴越春秋》2.7)理直气壮敦促父兄反思,守护至高无上的“宗庙社稷之制”(等于上古贵族《宪法》)。这是季子毫不动摇的政治信念。无论古与今,坚守信念者,不是多了,恰恰少之又少。季子识时务,顾大局,忠守礼制和信念,大孝存焉,何谓“非孝”?况且,季子一再不受王位,都经过朝廷郑重公议,最后确认事实的。第三次,不让,行吗?与孝何干?

  太伯让国而周兴,季子让国而吴亡,这一兴一亡,均不可归因于哪一个人。时移世易,史貌巨变。西周始于武王(公元前1134年),向上推算,季子之前六百年左右的兄让国于弟佳话,至此,为弟的谢绝继承王位,也应当是佳话,那是季子明智的抉择。兄弟互相“让国”,示忠于天下,舞台表演的政治效果,有利于凝聚民心,道德教化。季子决非迂腐,他不尊父命兄嘱,出于孝悌之上,不失为忠胆睿识。

  独孤及说季子“附子臧之义,非公也”,说反了。曹国的子臧,看到嫡长子被杀,诸侯拥立自己夺权,选择了逃避。为什么逃避?不愿成为傀儡和工具,以免外来干涉,国家沉沦火城血海。这反倒是徇私吗?季子对公与私,分得很清楚哩。上文引季子语,一曰“行父子之私”,一曰“非前王之私”,他敢于公开抵制父亲寿梦“行私”,而劝大哥维护“非私”,一片公心,昭若日月。

  独孤及说季子“非仁”,那是内心惋惜,并不真认为季子残忍,缺乏仁爱心。公子光弑君篡国,哪里是季子“使”之?独孤及这样说,是一厢情愿要季子“执礼全节”地接受王位,掌握国柄,那么,这场鱼藏剑血雨腥风的政变,也就不会发生了。历史上发生的事,均不可避免;历史拒绝任何假设。季子表白“唯仁是处”,遵行仁义的原则,视荣华富贵,就像秋风吹过罢了!他一以贯之,不受君位,把权力和财富看得很淡很轻,正因为把仁义、仁爱看得又高又重。

  “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也。”全称否定,不对;换成特称,没错。季子不受君位,并未真做农民,而是一直积极辅政,身处吴国权力核心的。阖闾乘隙政变,时季子使晋,阖闾预料“季子虽至,不吾废也”。(《史记》中华版1463页)那是吃透了季子的弱点。阖闾弑君,抢得王位,倒是另一形式的“当仁不让”,还故作姿态,向季子演了一出“让国”丑剧。智者千虑有失,事有无可奈何。季子没有超凡入圣,成为类若神仙的足金完人。据《公羊传》记载,季子斩截地拒斥阖闾:“我与你合谋篡位,同流合污吗?父子兄弟相杀,没个尽头!”这叫断然拒绝,严厉斥责虚伪作秀。三个兄长厚爱他,他压根儿太爱吴国了,仁慈的眼中,吴国朝野,充满了温良恭俭让。季子放心出使,明于知人,却没有觉察祸起萧墙。这一点“非智”,确实存在。我不敢说季子智慧超天才,也不敢说他丝毫不软弱,绝无保命全身之念。

  独孤及批评季子“非智”,是求全而责备。季子于权利杀伐,智有不足,何须羞赧?季子说“非我生乱”,既痛心,又以自我安慰。独孤及追问,谁之罪责,季子难以答,我们代他答:“是奴隶主贵族贪婪本性放纵之罪也!”不让王位,一个季札,也绝不能扭转乾坤。

  独孤及文中,也提到了“忠”,但未展开。谁又能否认季子的忠肝义胆呢?

  尧舜禅让的美丽传说,似乎早被质疑,或早被推翻。禅让,实际是不流血的政变。鲁迅心目中的季子,是“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的,虽然鲁迅记错了说话人,但他以为季子“陋于知人心”,险恶的人心。鲁迅针对魏晋政治嬗变格局,说“禅让,即巧取豪夺”。(旧版《鲁迅全集》卷三391页)够深刻的!我们没有必要证明季子完美无缺。季子忠于原则,恪守信念,谦让诚信,非常值得我们好好继承学习,发扬光大。

友情链接
[学者博客]
[网络工具]
备案号:苏ICP备12040342号-1   版权所有 常州市武进地方文献研究会、武进图书馆  技术支持:武进新闻网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