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页
HOME
新闻
XINWEN
文库
WENKU
图库
TUKU
  中华延陵季子数据库
ZHONGHUAYANLINGJIZISHUJUKU
 影音
YINGYIN
  武进地方文献
WUJINDIFANGWENXIAN
季札史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当代论文
季子葬子和孔子观礼(植基)
发布日期:2012-09-07

  季子葬子和孔子观礼是一个大题目,虽然《史记》未记载,但它涉及到春秋时两个伟人对周礼的共同认识。季子,是常州的人文始祖,实标上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始祖之一。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影响了和主宰了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和伦理道德观念。淹城的春秋乐园的诸子百家园,虽然诸子齐放光彩,但儒家区占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领导者的地位。一座23.8米高的孔子像依山而建,雄视众生;地面上72贤人弟子坐落于此,淳淳听教,“杏林授徒”春风和煦。孔子学堂更是这位万代师表的圣人和大众交流的平台。季子,虽目前在乐园还不显著,但其影响力却无处不在。伟人之伟大,兹在此。

  春秋后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争霸战争频起,孔子企恢复周礼而臻天下大治,季子到是周礼的集大成的大家。两人遇合最早也最权威的记载见诸《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吴之习礼者。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环(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关于这段话,历来有2个争议。

  其一,时间。许多版本说是公元前544年,即周景王元年,鲁襄公二十九年。这一年,季子的确出使北方,又是观鲁之周乐,又是议政,一时风光四起。但这一年,季子33岁,孔子8岁;季子要带着大约10多岁的孩子出访,不合礼理。而要8岁的孔子做出超越成人式的奔200里去观礼,更不合情和理。这一说法,可能出自明嘉靖年间的《续莱芜县志》,中云“景王元年,吴季札使齐反-----”。

  应该合理的时间是公元前511年。这一年,季札62岁,孔子37岁。这一年,季札经历了吴国两次动乱(即王僚自立和阖闾杀王僚篡立,也即季子三让之后二让),身心疲乏,不复当年,垂垂老矣;但他仍以国家为重,出使北方,其时带着已壮年的长子出使是可能的,或为帮手或为阅历或为避祸。而孔子正值壮年,学派已初成,气势正盛,俨然一代宗师,四方仰望,因而有条件有可能奔赴观礼。孔子年谱记录了这件事。

  其二 葬礼的细节的解释

  《礼记》关于葬礼的叙述是清晰的,但注释有不同的版本。集中在“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一说为“堆起又圆又大的封土堆掩盖住墓穴,整个墓穴高可蔽日”。此为当令流行说法,实误。问题在对“广轮”和“隐”的理解上,此说把“广”理解为大,“轮”理解为圆,实为望文附义;此处,“广”为东西向,“轮”为南北向,实指墓穴的面积很紧凑,正好放下棺木或尸体。“隐”有极多种释义,基本义为:藏匿、不显露;伤痛;怜悯。流行说“隐”是遮蔽了太阳,更是想象中的夸大其事,季子不是浮夸虚饰之徒,为其子筑墓决不炫夸;这里的“隐”正是本义“不显露”,指封土不很高,俯身可以抚着。另外,流行说把“右环”说成“右臂带着袖章标志”,也是牵强附会,“右环(还)”其实是从右边环绕墓茔----

  墓葬主要部分翻释如下:墓穴深度不到地下九泉,用当地(或平常)服装包裹尸体,掩理后,封土仅及半身,后,送葬者褪下左袖,从右边环绕墓茔三圈,边走边号:骨肉回到大地,这是命运,但魂魄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没有到不了地方。说完,(季子)就离开了。

  整个葬仪既简朴又隆重,完全符合周礼,所以孔子赞扬“延陵季子之于礼,其合矣”。

  今季子的长子墓和孔子观礼处在山东莱芜县区口镇垂杨村。墓为东汉重建,规模远逾当初,1867年当地农民发现。明代隆庆间,莱芜知县傅国壁重立孔子观礼碑和孔子观礼处碑,并建垂杨书院,观听者童冠千余人,亦一时之盛。

  孔子和季子,俩个伟人交往的故事,史无载,不失为惺惺相惜。但后之有的文人,或出于尊孔,要把孔子高看一眼,抬高一阶,或对季子了解不深,因而不免对季子认识不到位。比如那个傅国壁,孔子观礼碑碑文云;“天下不可一日无礼,犹不可一日无孔子。夫孔子者,礼之宗也--------季札,吴之文人而习礼者。--------”孔子称季札为“延陵季子,吴之习礼者”;何等尊崇。后之文人,在季扎后加上“吴之文人”,未免把季子和一般文人相提并论。季子,岂仅是文人哉!

  季子对中国文化和中国道德传统的传承力和影响力难以用言辞表达的。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其名诗《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遣逐,小女道死,殡之曾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数条绳(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惊恐入心身已病,扶舁沿路众知难。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惟闻饭一盘。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其中“绕坟不暇号三匝”用的就是季子葬子的典故,韩愈以此抒发心中无法抹去的痛楚。

  孔子不朽,季子亦不朽。

  通联 常州市浦前镇西141号 许植基

友情链接
[学者博客]
[网络工具]
备案号:苏ICP备12040342号-1   版权所有 常州市武进地方文献研究会、武进图书馆  技术支持:武进新闻网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2256